微信公众号

本页二维码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发布日期:2010-07-06   点击量:

日前,我院2872010届毕业生顺利毕业,奔赴首都各条战线建功立业。截至71日,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预计到91日,就业率可达到95%以上。就业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首届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院办学领域各项改革的显著成效。

一、 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是促进就业的根本

2009年初,针对原有的专业设置过于宽泛、学科性强、职业特色不鲜明、不利于学生就业的现状,学院领导着眼全局、前瞻性地提出调整专业设置的思路。为使专业调整更加科学,学院启动了历时近两个月、50余名专业教师参加的专业调研活动,通过深入民政行业一线、走访用人单位、教师挂职等方式,准确掌握了民政事业发展对对高职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以及对高职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学院确立了建设服务于基层社区、特殊群体和特殊行业三大专业群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新办了老人服务与管理等5个社会急需,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对民政管理等5个老专业,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思路,根据专业调研的结果,以就业岗位为依据,分别设置了婚姻服务、彩票营销、儿童福利、康复辅具器具应用等专业方向。调整后的专业设置,对应的岗位更加清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加明确,这从根本上保证了首届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 以教学为核心、深入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是实现就业的基础

近年来,学院牢牢抓住教学这一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紧紧依托民政行业,通过与北京市民政局等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143个,通过引进社会资源和院内投资建成了由9个实训中心、58个实训、实验室构成的实训、实验室体系,为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平行实习、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创造了条件,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实现了与工作环节的接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制订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制订并落实专业教师到基地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组织引导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使教师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素质、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水平,同时还从民政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院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改革调整了课程目标、明确了各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依据各专业人才要求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设计与人才需求的对接;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积极开展面向民政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广泛开展民政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认证,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和民政业务培训。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加强与社会及行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以学生为本、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就业的有效保障

20097月以来,学院立足学生需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全面开展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出台了学院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建立了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其次,实施了就业“一把手”工程,学院建立了院长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和院系领导具体负责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部门配合、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工作体系;三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教育体系,学院通过分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分阶段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及创业大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四是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随着首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推进,学院专升本、社区工作者、村官助理等就业渠道顺利开通,22名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50余名毕业生通过社区工作者和村官助理考试,走向基层,此外,大量的毕业生通过校企、政校合作建立的渠道顺利实现就业。一年来,学院还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就业市场,搭建起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平台,为毕业生实现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五是及时开展就业辅导,通过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在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的基础上,学院迅速做出反应,制定促进就业的策略,开展毕业生分类辅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促进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地址: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燕灵路2号

邮编:101601

版权所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京ICP备15019393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