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改革创新,撬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专业群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注重党建与专业群发展的结合,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主题活动,推进党建育人协同体系建设,强化德技并修,深挖课程思政资源。以企业需求引导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撬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双元育人,国际借鉴,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
借鉴国际经验,以学习成果产出(OBE)为引领,为培养高质量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制定双元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创“双师护照”制度,构建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和体系。
(三)模块构建,打破传统,组建“一课多师”教学团队
结合“1+N”证书教学模式,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约束,以强素质、宽基础、长技能、重实践为特色,重构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基础与能力,专业技能实践、素质拓展等模块化课程,实现模块化教学。组建“一课多师”教学团队,为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全面提升提供师资保障。
(四)首创“职照”,成长留痕,开展“1+X+1”综合育人评价
首创学生“职业护照”制度,即“1+X+1”。第1个“1”为“毕业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2个“1”为职业素养证书。以职业素养学分和证书、证明的方式,记录学生获得的思想状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身心健康发展等六个方面的成绩荣誉和资质资格,全流程呈现学生成长轨迹,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五)校企共建,订单实施,打造生命共同体
学院联合8家健康养老企业建立健康养老“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与企业一起制定培训方案、设计专项培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实习实训标准制定等,形成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深化资源协同,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中国特色康养产教融合生命共同体,为全国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群形成示范引领。